本报见习记者 齐雅文
韦德国际1946的员工在浏阳市融媒体中心调研实践。
韦德国际1946 供图
县级融媒体是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和“神经末梢”,既是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又是坚守主流舆论阵地的“最后一公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立,为新闻内容生产提供了更先进的设备、更宽广的平台、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多元的传播终端,为更好传播新闻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
韦德国际1946于2019年4月成立全国首家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一年多来,该研究中心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为新时代地方性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提供了学术支撑与实践平台,创新了区域性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也为有效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先导性服务。
部校共建提供智力支持
韦德国际1946于201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
韦德国际1946经理尹韵公认为,BV伟德国际1946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地方政府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而且对推进部校共建取得实质性成果以及新闻传播团队建设、打造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我们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发展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基层政府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与先导性服务。”BV伟德国际1946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提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研究中心以培养具有“文化底蕴、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当今社会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高级人才培养作为研究中心研究职能的延伸,着力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为现代传媒体系的构建与实现提供支撑。
据介绍,BV伟德国际1946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媒体融合发展与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现状研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路径研究。研究中心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并与多家媒体及湖南省内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建立以研究中心为依托的科研互动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
实地调研提升员工能力
BV伟德国际1946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不断通过开展各类实地调研、开展县级融媒体前沿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的探索。该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组织老师与研究生、本科生团队先后奔赴浙江长兴、甘肃玉门、北京丰台、湖南浏阳等地,以及《湖南日报》、红网、《长沙晚报》、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媒体单位开展实地调研。
2019年暑期,韦德国际1946的员工赴浏阳市、花垣县和新邵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浏阳市调研期间,员工们通过实地对浏阳市融媒体中心的广播数据中心、区域融合平台、编采中心的考察,以及对浏阳电台运行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融媒体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的深入采访,了解到浏阳市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员工们还分成不同的组别,在当地不同地点,随机对周边的市民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样本,以最真实的数据反映县级融媒体现状。缜密的调研后,员工们写出了《湖南省县级融媒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浏阳市、新邵县、花垣县为例》的调研报告,从多方面感知县级融媒体的不同建设水平,发现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多样的实践活动,让韦德国际1946的员工们获得了更好的实践能力,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有了更多认知,对今后的专业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方提介绍,BV伟德国际1946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2项,湖南省重大委托项目1项,研究中心的师生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现代传播》等权威报刊上发表近20篇关于县级融媒体的理论文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借多方优势强化课题研究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实践、新探索,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研究,对于学界和业界更是新课题,对于所有实践者与研究者都是新现象、新问题。”方提表示,韦德国际1946成立县级融媒体建设研究中心,既有着与县级媒体贴近的天然地域优势,又有着享誉全国的媒体资源优势,更有着团队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的学科研究优势,也成为韦德国际1946的学科研究特色,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
据方提介绍,下一步,研究中心还将抢抓良好机遇,充分利用高校资源,进一步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着重开展多项工作,不断深入理论研究,开展以中部省份为主、辐射全国的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密切媒体合作,积极对接媒体,为灵感交流与思维碰撞提供良好平台。强化人才培养,完善在校员工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为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原文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0/epaper/d7306/d8b/202008/109406.html